•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法律法规
  •  
     
     
    生态环境部党组在《旗帜》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党全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7月17日至18日,党中央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部党组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更新画卷。


    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又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鲜明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大要求”,实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四个重大转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这“四个重大转变”,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五个重大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和拓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充满深刻精辟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六项重大任务”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这“六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


      “一项重大要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激发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劲动力,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任务,保持战略清醒、战略自信、战略主动,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从环境质量看,我们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重点城市平均浓度下降57%,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如期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从生态保护看,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绿色转型看,我们把绿色发展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从全球环境治理看,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并付诸实施,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推动《巴黎协定》达成,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兼具雄心又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历史条件。当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实力更强、物质技术基础更好、社会共识更广、人民群众期望更高。新征程上,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只要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资源压力较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没有改变,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仍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决不能掉以轻心、歇脚松劲,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将美丽中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对标对表抓好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战斗号角。生态环境部党组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政治责任,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抓重点、出亮点上展现新作为。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一系列标志性行动和创新性举措,在关键指标和重点任务上精准发力、做细做实,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重大成果。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文件,建立健全推进落实机制和成效考核体系,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确保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好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解决好老百姓“家门口”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以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补短板、强弱项上实现新突破。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盯实践中的堵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不平衡等问题,确保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实施、整体推进。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监督,开展生态状况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持续提升监管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环境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效能,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保持严的基调,积极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违法问题。


      在打基础、强保障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改革创新,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统筹抓好重大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调研指导和跟踪问效,不断健全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推进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驱动环境治理科学化、信息化、精准化。强化政策激励,推动多层次多领域政策创新,加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碳市场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党建引领,努力建设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打造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部门履职能力和水平。


     
     
     
       
    绿之缘环境集团
    电话: 400 007 0633
    0633-7177001
    手机: 176-8678-1001
    邮箱: sdlzyhb@126.com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济南市:历城区唐冶新能源产业园
    青岛市:青岛市黄岛区江山南路480号青岛研创中心1号楼403室
    临沂市:北城新区广州路与柳青河西路交汇处北200米
    日照市:山东省日照高新七路99号
     
    走进绿之缘 集团简介    荣誉资质    集团文化    
    业务领域 环境规划与咨询    环境调查与评估    环境修复与治理    环境监测与危废鉴定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环境监管平台开发    环境监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环境监测体系、监测能力建设    低碳规划设计咨询    碳汇开发与碳交易    绿色金融    
    案例展示 综合咨询    环境检测    环保管家    环境工程    环境信息化    环境司法鉴定    环境在线运维    土壤污染与修复    计量校准与检定    室内空气检测与治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与治理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法律法规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绿之缘环境集团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2697号-1 绿之缘环境集团公安备案鲁公网安备371102023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