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法律法规
  •  
     
     
    生态环境部: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将于近期上线运行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夏应显: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显著增强。同时,我们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积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11月底,COP28即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中方愿意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缔约方驱动、协商一致的原则,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央视网记者:您刚才提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也就是COP28将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本次大会将聚焦什么重点,有什么核心的关切和主张,期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
    夏应显:中方期待同各方共同合作,确保COP28延续并深化“共同落实”主题,以首次全球盘点为契机,发出聚焦行动、加强合作的积极信号。一是开展聚焦落实的全球盘点,二是充分响应发展中国家关切,三是务实推进公正绿色转型,四是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方将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期待与各方强化沟通、深化交流,通过更广泛全球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澎湃新闻记者:我想问一下关于COP28的问题,今年COP28将对《巴黎协定》进行首次全球盘点,请问自加入《巴黎协定》以来,中国在履行协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夏应显: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
    凤凰卫视记者: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布报告称,为实现遏制全球变暖的目标,各方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除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还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请问,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大方面,我国近年采取了哪些措施,发挥了哪些作用?下一步还将有哪些计划?
    夏应显:我国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一是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二是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取得积极进展,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三是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巩固提升;四是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完成,第二个履约周期全面启动;五是坚持适应和减缓并重,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印发《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下一步,将持续推动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工作,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青年报记者: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是我国深入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要举措,去年8月有23个地方入选了气候投融资试点,目前这些试点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有什么可推广借鉴的经验?
    夏应显: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与各试点地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气候投融资试点在工作机制、标准体系、产融对接、创新示范等关键环节发力,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
    财新记者:日前,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调整生态环境部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请问本次人事机构改革对生态环境部来讲有哪些变化?对今后工作开展有哪些意义?
    刘友宾:本次人事机构改革对推进生态环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健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职责,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利于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更好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有利于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将严格落实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配置,完善运行机制,确保机构改革成效更好发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生态环境部曾表示,将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近期也有媒体报道CCER第一批方法学的四类项目已经发布,请问目前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构建进度如何?启动后将起到哪些作用?
    夏应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我们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部正在通过制度建设打通项目和减排量申请渠道,积极稳妥推进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各项基础工作。构建基本制度框架,我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市场优先支持领域,首批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项目方法学。搭建完成全国统一的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将于近期上线运行。
    封面新闻记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已经超过两年时间了,怎样评价这两年多碳市场的交易情况?何时启动碳市场扩容工作?另外,部分企业拥有盈余配额却不愿交易,整个市场交易量不活跃,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看待该现象?
    夏应显: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初步构建了制度框架体系,顺利开展配额清缴履约,形成了合理的全国碳价信号,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正在进一步夯实7个行业数据基础,开展研究,为纳入其他高排放行业做准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配额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升。 
    南方周末记者:经过持续整治,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数据质量如何?怎样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夏应显: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对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一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修订出台司法解释,将碳排放数据造假纳入刑事制裁范畴,修订出台核算核查指南;二是建立“国家—省—市”碳排放数据质量三级联审机制,国家、省、市三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三是强化监督执法,对查实数据造假的控排企业,依法严肃处罚并核减其碳排放配额,曝光一批违法违规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四是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并于今年上线运行,实现名录管理、排放管理、数据质量监管、核查管理、配额管理智能化、数字化。下一步,将持之以恒抓好日常监管,充分运用好“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工作机制,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绿之缘环境集团
    电话: 400 007 0633
    0633-7177001
    手机: 176-8678-1001
    邮箱: sdlzyhb@126.com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济南市:历城区唐冶新能源产业园
    青岛市:青岛市黄岛区江山南路480号青岛研创中心1号楼403室
    临沂市:北城新区广州路与柳青河西路交汇处北200米
    日照市:山东省日照高新七路99号
     
    走进绿之缘 集团简介    荣誉资质    集团文化    
    业务领域 环境规划与咨询    环境调查与评估    环境修复与治理    环境监测与危废鉴定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环境监管平台开发    环境监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环境监测体系、监测能力建设    低碳规划设计咨询    碳汇开发与碳交易    绿色金融    
    案例展示 综合咨询    环境检测    环保管家    环境工程    环境信息化    环境司法鉴定    环境在线运维    土壤污染与修复    计量校准与检定    室内空气检测与治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与治理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法律法规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绿之缘环境集团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2697号-1 绿之缘环境集团公安备案鲁公网安备371102023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