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法律法规
  •  
     
     
    环境部官员向每经记者独家透露:政策环评“呼之欲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决定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营商环境的话题并不是首次被提出。早在今年初,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便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并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逐步在全国推行。”

            此次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也足以显示出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首先要设置好指标。“营商环境为什么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是因为缺乏可操作的、可落地的、标准化的指标来评估哪些地方不足,从而更聚焦地进行改善。”

    避免对企业自主经营不当干扰

             我国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今年10月底,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提高到46位。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

             世行团队认为,中国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纳税、跨境贸易等七个类别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进展。

            以市场主体数来看,今年3月,市场主体总量进入“亿户时代”,达到一个标志性高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市场环境形势分析》显示,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平均每天新设5.52万户。新设企业327.4万户,同比增长12.5%,平均每天新设1.81万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3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0.69万户。而2016年是1.51万户,2017年是1.66万户。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近期表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的提升,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个突出的例证。但第46位的排名仍旧有着巨大的空间。

             此次会议也指出,要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瞄准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力推改革、促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制止乱收费乱检查等,避免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不当干扰,不断缩小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差距,使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迸发。

    政策层面也在加紧部署。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推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清理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推动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等多项举措。

    其中,对于避免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不当干扰方面,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既提高监管效能,又切实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市场监管总局要在2018年底前研究制定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

    推动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硬举措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对营商环境建立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中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向世界各国所有投资者传达出正确的评价信息,从而为这些投资者正确选择自己的投资国别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可以对那些刻意抹黑、扭曲中国营商环境的行为给予强有力的反击。

    盘和林也认为,营商环境究竟如何,改善了多少,要有具体的指标来进行量化。并且,有了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政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根据不同指标所体现出的具体不足来进行有的放矢地改善,既有导向作用,也能使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真正落地。

    该围绕哪些方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此次会议也提出了一些方向。会议决定,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办理破产等方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逐步在全国推开,推动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让企业有切身感受,使中国继续成为中外投资发展的热土。

    对此,盘和林表示,上述提到的开办企业、办理破产等方面,实际上也是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上大力推进的方面。比如企业开办时间,也是国际上检验营商环境的一个通用指标。并且,围绕开办企业,检验的不仅仅是工商注册一个方面,还包括银行开户等一整套流程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的办事效率。

    会议还要求,加快把一些地方已经见效、便利企业的做法推向全国。尤其要在精简事项、简化流程、降低费用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对于建立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盘和林指出,改善营商环境就是为了企业,企业的感受和意见才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方向。而关于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盘和林认为,这更强调了客观性,对评估的结果、机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防止政府自说自话。

     
     
     
       
    绿之缘环境集团
    电话: 400 007 0633
    0633-7177001
    手机: 176-8678-1001
    邮箱: sdlzyhb@126.com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济南市:历城区唐冶新能源产业园
    青岛市:青岛市黄岛区江山南路480号青岛研创中心1号楼403室
    临沂市:北城新区广州路与柳青河西路交汇处北200米
    日照市:山东省日照高新七路99号
     
    走进绿之缘 集团简介    荣誉资质    集团文化    
    业务领域 绿色金融服务    工程咨询服务    环境检测服务    生态环境调查服务    环保与碳管家服务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大气管控与运维服务    环境与碳咨询服务(含争创品牌)    
    案例展示 综合咨询    环境检测    环保管家    环境工程    环境信息化    环境司法鉴定    环境在线运维    土壤污染与修复    计量校准与检定    室内空气检测与治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与治理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法律法规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绿之缘环境集团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2697号-1 绿之缘环境集团公安备案鲁公网安备371102023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