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火电行业兴起,在席卷了钢铁行业后,超低排放的风终于吹到了水泥和焦化两个行业的头上。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国力争8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在2028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期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同样将2028年定为关键节点,届时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
虽然有火电和钢铁示范在前,但水泥和焦化这两个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之路却依旧险阻重重。
水泥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我们从某龙头水泥企业董秘回答投资者提问中得知,每生产一吨水泥大约消耗标准煤82千克,而中钢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约为550千克标准煤,考虑到全国水泥产量比钢铁多出一倍,粗略估计全国水泥行业能耗可达钢铁行业的30%左右,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自然十分严峻,尤其是颗粒物,水泥行业排放甚至能占全国总量的20%。
为解决迫在眉睫的水泥烟气治理问题,自2020年以来,已有河南、浙江、宁夏、山西、吉林、山东、福建共6省(自治区)发布水泥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合计水泥产量占到全国的30%,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也更为激进,部分地区计划在2023年即全面完成水泥超低排放改造。
可预见的是,水泥行业不说是烟气治理的下一个风口,至少也将成为下阶段环保企业竞争主要战场之一。适应水泥窑烟气工况,抗毒性、耐磨性、抗高温性能好的脱硝催化剂,耐腐蚀,抗堵塞的除尘过滤材料等产品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
与水泥相比,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进度稍慢了一些,但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一定进展。2021年4月,《山西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在2023年10月底前全省焦化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与水泥行业的分散式分布不同,我国大部分焦化产能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而山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凭一省之力就生产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焦炭。所以《山西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的出台不只是山西省焦化超低排放改造的一大步,同样也是全国焦化行业环保治理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