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 法律法规
  •  
     
     
    拥抱首个“全国生态日”,绿色低碳引领山东强省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就在上个月,“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强音余音绕梁,如今又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既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也能激起全民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热情。

    生态环境是一种宝贵的生存资源,其深深影响着人民的美好生活,无数经验表明: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人民的美好生活。

    “绿色”的节日来源于伟大的实践——18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照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8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生态环境又将以节日的形式用以铭记,美丽中国建设势必也会进入新阶段。

    当下,山东正致力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正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中国山东画卷正在绘就。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年来,作为黄河入海口,山东大力实施黄河的湿地修复工程,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已经超过1100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栖息地,各种鸟类已经从187种增加到371种。

    东营市则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聚焦生态优先、环境质量改善、强基补短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提升保护治理水平。

    天蓝、水清、地净逐渐成为东营生态环境的新常态。

    不止是东营市,近年来,有志于“走在前”的山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再创有监测以来的纪录。

    不少济南人就感慨济南天变得蓝了、空气更好了,这让大家外出的意愿也更强了——泉城广场聚集了众多音乐爱好者,齐鲁软件园环形跑道多了挥汗如雨的运动达人,就是那济南的夜也升腾“烟火气”。

    除了针对性的措施,资金的投入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同样至关重要,这一点,山东已走在全国前列。

    向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财政部给予山东2亿元的专项奖励——曾经备受关注的“鲁豫有约”生态“对赌”已往纵深发展,如今山东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

    得益于资金的助力、政策的加持,近些年,以水质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改善明显——2022年山东全省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超过80%、达到83.0%,五类及以下水体连续两年“清零”,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干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首次达到100%,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再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

    今年以来,山东省财政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坚持政策激励与资金保障双向发力,全力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例如聚焦“扩绿”,山东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安排资金6.9亿元,对1189.4万亩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和新造林、退化林修复进行补助;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助力实现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过去在山东,让路生态环保,一度要靠行政命令来严格约束,如今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山东绘就了发展上升曲线。


    从2005年到2022年这18年,山东省GDP从18468.3亿元增长到87435亿元,增长了近5倍,与这份经济增长作对比的是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山东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7%的目标任务。

    能耗还会继续下降,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5.5%以上,可以说降耗路上山东一直在前行。

    同期,山东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环保产业比重等指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尝试转型升级。

    老工业城市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加快推动过剩产能低端压减、存量优化,以“四强”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超百年工业史的枣庄,“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建设势起风至,过去的“煤城”已找到能源“换芯”;“石油之城”东营聚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力主攻链条经济,开展“四新”经济、数字经济攻坚突破行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

    更难能可贵的是,山东部分城市在“双碳”目标下,尝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仅一年时间,就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已签约落地中国海装、金雷重装等20余个产业链项目,初步形成了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完整链条,“十四五”末产值500亿目标、力争到2030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规划也表明这项产业吸力。

    潍坊安丘市文冠果作为林业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努力发展为当地既能实现绿水青山,又能创造金山银山的生态富民产业。

    目前,安丘市建成全国最大最全的文冠果种质资源基因库,已选育文冠果新品种5个、良种2个,有效解除制约产业发展的种子问题,并在种苗培育、果实加工、物质提取、产品营销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通过文冠果的栽培,安丘新增加林地面积20000余亩,建设基地示范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从事文冠果种植,受益人口达10000余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山东的实践与经验已经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山东的绿色实践,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也正是基于山东在绿色发展上的努力,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放在山东。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就提到,活动除了意在展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还努力争取各方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普及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公众参与。

    而这正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的到来,社会各界所期望看到的——激起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美丽中国建设当中。

    不难想象,随着更多的力量涌入,生态日的影响必将更加深远,美丽中国也将再度加速……

     
     
     
       
    绿之缘环境集团
    电话: 400 007 0633
    0633-7177001
    手机: 176-8678-1001
    邮箱: sdlzyhb@126.com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济南市:历城区唐冶新能源产业园
    青岛市:青岛市黄岛区江山南路480号青岛研创中心1号楼403室
    临沂市:北城新区广州路与柳青河西路交汇处北200米
    日照市:山东省日照高新七路99号
     
    走进绿之缘 集团简介    荣誉资质    集团文化    
    业务领域 环境规划与咨询    环境调查与评估    环境修复与治理    环境监测与危废鉴定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环境监管平台开发    环境监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环境监测体系、监测能力建设    低碳规划设计咨询    碳汇开发与碳交易    绿色金融    
    案例展示 综合咨询    环境检测    环保管家    环境工程    环境信息化    环境司法鉴定    环境在线运维    土壤污染与修复    计量校准与检定    室内空气检测与治理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与治理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法律法规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绿之缘环境集团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2697号-1 绿之缘环境集团公安备案鲁公网安备37110202371175